工作-生命平衡反思 (上)

基督徒舞弄的三個玻璃球,主要是代表職場、家庭和教會,偶一不慎便會「失衡」,造成嚴重破壞。

引言

有人描述人生好像一個「耍把戲者」(juggler)以雙手同時舞弄多個玻璃球,要懂得分配才能達到平衡。基督徒舞弄的三個玻璃球,主要是代表職場、家庭和教會,偶一不慎便會「失衡」,造成嚴重破壞。

那種「失衡」是你嗎?

若是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工作裡,我們會稱他為「工作狂」(Workaholic)。他的工作時間很長,沒有真正的放假,忽略家人和朋友。另一類別的人,大部分工餘時間都會在教會出現,教會事工名單上常有他的名字,他以「事奉」(廣義來說也是一項工作)來表述他對神及對人的愛,我即管稱他作「事奉痴」。[1]

當工作成為「偶像」(Idol)

《Every Good Endeavour》作者引述馬丁路德,定義「偶像」為以自己制造的去尋找一些只有上帝能賜與的,又提到人若不相信基督完全接納我們的現況本相,我們便會轉向其他方法來自我肯定或自我證明,例如人自以為擁有無窮力量,所謂「人定勝天」,這就是拜偶像之罪。[2]以上所述的失衡狀況,背後隠藏著這種墮陷,是人類自制偶像的罪性。我們要撫心自問,是甚麼驅策(drive)我們成為工作狂?甚麼驅使我們對手頭上的工作過度「熱心」?「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」[3]作為十誡中的第一誡,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示,人要小心自己以其他東西取代上帝的位置,並以此來尋求滿足。我們要以創造我們的神為首,亦只有祂能滿足我們心底的真正需要。

時代巨輪下的犧牲

「啟蒙運動」(Enlightenment)以後,人趨向高舉自我的理性、自身經驗和個人自由。[4]「現代」(Modernity)時期來臨標誌著人對上帝的依賴轉向自己,而「後現代」(Post-modernity)階段,更以憑空想像的未來「科技」及對一切現況之「不肯定」作為崇拜對象。[5]我認為現今香港的主要在職人士受到從「啟蒙」到「後現代」的思緒影響,狀態混亂,容易在繁忙又冗長的工作中迷失,整全生命失衡。當然,每一個時代(Chronos)都有自身的盲點,但人所追求的絶不可以凌駕上帝。在時代巨輪中的都市人,怎樣才能看得清楚回歸正途?

分配時間,分配生命?

談到工作上時間(及精力)分配,這與我們的人生關注項目有直接關係。在職場的歷程中,初職青年們要努力學習及進修,藉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。當事業走上軌道,多考慮結婚和生兒育女,家庭教養上消耗我們不少精神體力。當孩子漸長時,職場「交棒」問題便成為重點。此外,不同工種要求不同,因此,不能硬性將工作時間「量化」,將時間分配到生命之不同範疇。這不是真正的平衡。

接下文,工作-生命平衡反思 (下) …… 

[1] 在此聲明,筆者只是嘗試描述,不含任何眨意!
[2] Timothy Keller, Every Good Endeavour : Connecting Your Work to God’s Plan for the World, (London, Hodder & Stoughton, 2014), 132-133.
 史蒂文斯、班克斯編,陳錦榮譯:《市井信徒 通識手冊》(香港:天道,2012),頁129-30。
[3] 出二:3
[4] Timothy Keller, Every Good Endeavour, 140-150.
[5] Ibid.